瑞士的宗教改革运动

改革先锋:慈运理
在德国的路德掀起宗教改革之时,瑞士的慈运理(Ulrich Zwingli, 1484-1531)也在推动一场宗教改革。他与路德同年出生,早年在维也纳大学接受教育,深受基督教人文主义影响,特别热衷于古典文学,并积极探索用原文解释圣经。这为他日后推动宗教改革奠定了重要的基础。

1506年,慈运理在瑞士一座教堂开始牧职,凭借出色的讲道赢得广泛支持。最初,他的改革目标不是教会,而是社会,特别是猛烈抨击瑞士的雇佣兵制度。他坚决反对瑞士人为金钱而在外国战斗,并因这一立场与权贵对立,被迫于1516年离开教会,转往艾斯登。到了艾斯登,他加深了对圣经的研究,特别是对新约的理解,这使他对当时教会的许多做法产生质疑,尤其是对圣母院的朝圣和赎罪券的销售提出了强烈批评。

1518年,慈运理被调到苏黎士的大教堂,标志着他改革的真正开始。通过与市议会的合作,他在短短几年内赢得了对教会习俗进行圣经基础上的改革支持。他发表了《六十七条》,明确提出教会传统的权威应服从于圣经,强调因信称义,并否认弥撒、炼狱和教皇的赦罪权等教会传统教义。最终,在省议会的支持下,慈运理在苏黎士掀起了大规模的宗教改革,废除了弥撒,并清除教堂中的装饰和图像。

扩展改革的努力
慈运理的改革能够成功,得益于瑞士联邦的政治结构,每个州郡相对独立。因此,苏黎士的支持为他的改革提供了坚实后盾。为了扩展改革,他派遣同伴到其他州郡推动改革运动,并亲自前往伯恩。不久,巴塞尔、伯尔尼等州郡加入了改教行列。然而,慈运理在1531年战争中阵亡,使得改革无法进一步扩展。

慈运理与路德曾有机会联合,但由于对圣餐教义的分歧未能达成一致。慈运理主张圣餐是象征性的,而路德则坚持实质性存在的观点。这场分歧导致双方合作破裂,使慈运理单独面对天主教州郡的挑战。最终,战争爆发,慈运理战死,瑞士的宗教改革因此停滞。

激进改革派:重洗派
在慈运理改革期间,出现了更加激进的重洗派。他们主张恢复新约教会的模式,反对婴儿受洗,认为洗礼应只授予那些已经成熟并能够自愿选择信仰的人。由于对改革进程的不满,他们与慈运理逐渐决裂,开始自行组建团体,强调信徒的个人自由和教会与国家的分离。

重洗派认为,教会应是一个完全委身的基督徒团契,拒绝与政权联系。他们否定任何外部权威,并提倡圣洁生活。他们的政教分离理念与当时教会与政府紧密结合的现状格格不入,因而遭到慈运理和其他宗教领袖的反对与迫害。重洗派的创始人如格里宝和曼斯等人,因拒绝屈从于教会的命令,最终付出了生命代价。

虽然重洗派的早期激进主义和末世论预言带来了一些极端行动,但门诺·西门(Menno Simons)的出现帮助该派调整了路线。门诺会的建立标志着重洗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。

重洗派的历史地位
尽管受到广泛排斥,重洗派在宗教改革史上占有重要位置。他们的思想影响了欧洲自由教会的传统,以及后来英国的浸信宗和公理宗。此外,重洗派的受苦神学为基督教中的和平主义思想提供了灵感。